中文版  |  English

中温窑变釉陶瓷器:低劣瓷土烧出高档陶瓷-2010.04.06

(小标)“17倍”之痛


佳美集团董事长苏尧棠向记者展示中温窑变釉陶瓷器

“陶瓷产品说白了,就是土与火的结合。”业内人士曾用这样一句精辟却又生动的话来形容陶瓷产品。
火,指的就是窑炉技术,土,顾名思义,就是制作陶瓷所用的瓷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窑炉已经能够满足各种瓷器烧制时对温度的要求,但作为目前国内外陶瓷生产企业大都采用的铁钛含量较低的高岭土,却面临着资源稀缺和分布不均的现状。德化县是中国陶瓷之都,可即便在当地也没有高岭土,长年需要用火车一皮厢一皮厢地从湖南、江西、龙岩等地翻山越岭远购而回,才能满足当地陶瓷企业的生产需求。但高质瓷土价格本来就不菲,再加上近年来持续攀升的能源价格,运输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每吨高岭土运到德化当地企业手中,其价格往往已经飙升至1700元左右。这些显然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当地陶瓷企业的成本负担。

而这样的情况更加明显地体现在了德化窑变釉瓷器上。据了解,窑变釉产品的出口量已经占据了德化陶瓷产品总出口量约10%的份额,产值7亿多元。每年,当地企业单是为了生产窑变釉这样一种陶瓷器,要从外地购买的高岭土就远远超过了20万吨。1号高岭土要1700元,20万吨,仅仅在购买瓷土的费用上就至少要花费3.4亿元,这是怎样的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德化地势高,山脉多,土壤资源可谓极为丰富,稍可惜的是当地的瓷土铁、钛元素含量较之高岭土,要多出了许多,虽然每吨仅需廖廖的100元,但却仍被陶瓷企业视为劣质材料,不能用于陶瓷生产的低档瓷土和次生瓷土。

外地高岭土1700元/吨,还常出现货源紧张;当地“劣质瓷土”100元/吨,资源丰富却无人问津。两者间的鲜明对比,给了向来以制陶工艺而出名的德化陶瓷工艺家们莫大的感触,“为什么我们不能研制出适合当地瓷土特性的制陶新工艺,摆脱这种长期原料受制于人的现状?”

就在这样的不懈思考和探索中,德化工艺家们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后,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古老瓷都在制陶技艺上的大胆创新和先行先试。当地企业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的研发人员研究出一套成熟、可行的利用当地低劣瓷土烧制窑变釉陶瓷器的制陶技术。

“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开发的‘中温窑变釉陶瓷器’项目,采用一般被陶瓷生产企业视为劣质材料、不用于陶瓷生产的低档瓷土和次生粘土作为主要原材料,并继承和发掘了我国濒临失传的古代制瓷的古彩技术和窑变技术,烧制成富有欧洲风格而倍受欧美客商青睐的中温窑变釉陶瓷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德化县科学技术局苏志坚局长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小标)就地取材破解“南土北调”
“与同类产品比较,该产品原材料价格极其低廉,烧成温度较低,成品率高,可节约成本30%左右,年约新增产值3亿元”。苏局长介绍,该项目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目前已投入规模生产,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先后获得了6.18海峡职工创新成果展览会金奖、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泉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诸多荣誉。

“可以说,中温窑变釉陶瓷器为德化陶瓷产业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材料应用的新领域,是材料创新开发的一种前景广阔的新瓷种”。苏局长告诉记者,在传统陶瓷生产上,一般陶瓷生产企业习惯采用铁钛含量较低的瓷土,因为坯釉原料中Fe2O3的含量每增加0.1%,陶瓷产品的白度就会降低1.4度;而Fe2O3和TiO2总量在0.18~0.57%时,每增加0.1%的Fe2O3或TiO2,产品的白度就会降低1.8度,所以,陶瓷生产企业为了提高陶瓷产品的白度,都把铁钛含量较高的瓷土视为劣质材料,一般都不采用Fe2O3>1,TiO2>0.2%的瓷土,而对于铁钛含量较低的瓷土还要进行精选,并经过多次重复的除铁加工。

与传统的窑变釉陶瓷器相比较,中温窑变釉陶瓷器在陶瓷在原料选择上,充分利用铁钛氧化物的着色原理,直接就地取材,采用德化县储量丰富、铁钛含量较高的所谓“劣质瓷土”,这样就可将材料“劣势”转化为材料优势,以价格低廉的低档原材料生产高档次、高价位的高级工艺美术陶瓷和高级日用工艺美术陶瓷,具有独特的产业特色。苏局长表示, 该项目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仅为同类产品主要原料价格的1/3左右,但是产品质量、特性却丝毫不逊色于以往的需要高温、还原的窑变釉陶瓷器,同时,在瓷土加工过程中,除进行除杂精选外,不必经过任何除铁加工工艺,可以简化原料加工工序,节约工时和能源。因此,它可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产业化生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符合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效益显著。
(本报记者 蔡嘉庆 通讯员 苏俊基 文/图)

名词解释:
在五彩缤纷的陶瓷工艺品中,窑变釉瓷器显得十分独特和奇妙。

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它本出于偶然,由于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称为“窑变”。明代时,人们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因此窑变曾被认为是不祥的“怪胎”,尤其是官窑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此后,随着窑变的时常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其独特的形态美,或如夕阳晚霞,或似秋云春花,更有大海怒涛,万马奔腾,因而窑变釉被作为一种艺术瓷釉为人们欣赏,如钧窑的窑变、康熙郎窑红、豇豆红、苹果绿等。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


新闻来源是:侨乡科技报